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各式各樣的城市排行榜,之所以少了一個香港,原因其實不止是意識層面的領先,還是種種或隱或顯的體制屏障。有時是某些有城市背景的主辦單位刻意不想香港加入,更多的時候,卻是發現香港到底在另一個基礎之上,樹立於另一種制度之中,硬要比較似乎不公。

也就是說,我們必須承認一國以內兩制的現實。在這兩種制度底下,有截然不同的教育政策、住房政策、醫療政策和城市規劃原理,因此就有兩種不同的城市面貌與生活方式。所以在評比宜居城市、住屋價格一類的排行榜時,把香港排除於內地各大城市之外,應該是合理的做法。

但是如此一來,卻也抹殺了一國兩制一個很重要的策略意義,那就是共存的兩制互相學習,甚至競爭。總將內地外於自己的視野,是很多人詬病香港的地方,可是難道反過來把香港丟到外面,又是有意義的做法嗎?

香港是個自由港,一隻內地的影音產品可以隨便進入,所有制作公司都能夠輕易打進這個市場,與各國對手一爭長短。相反地,香港的電影和電視若要北上,可說是困難重重,不只受到內地審查,還會為了地方上保護既得利益的原因,遭到多般限制。

其實放在出版物乃至於一切文化產品上,情況也是一樣。只要有消費者,就會有入口商,理論上任何書刊香港都看得見。可是香港的報紙、雜誌、書籍,就算用開繁簡字體的差異不論,有多少可以自由進出羅湖關呢?

在體制上,這是個政治考慮與商業利益的問題,不過在文化上,久而久之,它會形成另一種文化後遺症。那就是香港人有瞭解內地民情民心的基礎,但是內地人卻總是無法正確判讀香港的實況。這不只是文化的表面隔閡,還會加重已存的偏見,許多一般百姓就著道聼塗説的消息,往往很輕易地下了定論:“香港人就是這樣,得了那麼多好處,還要不滿這個不滿那個的。”

到了最後,它還是意識區隔。不是香港人還不夠認同祖國,不,香港人起碼個個都能認識中國,而是內地人不夠認識香港。回歸九年了,儘管還有了自由行,但我們始終是香港同胞。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梁文道

梁文道

134篇文章 13年前更新

生于香港,少年长于台湾,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哲学系。1988年开始撰写艺评、文化及时事评论,并曾参与各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活动。首篇剧评见于《信报》文化版。曾为多个文化艺术机构及非政府组织担任董事、主席或顾问之职,现为凤凰卫视《开卷八分钟》主持人,凤凰卫视评论员,中国内地、香港及马来西亚多家报刊杂志专栏作家。

文章